今天是
福建农林大学红宝石9999hb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党建思政
党员好故事 | 大地母亲的疗伤师——记环境生物电化学中心党支部书记周顺桂同志



发布时间 :2022-09-29    信息员: 

  党员基本情况   



周顺桂,男,1975年11月出生,1997年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农林大学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环境生物电化学中心党支部书记。

周顺桂系国家级领军人才和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09月至2014年11在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工作,2014年11月起被福建农林大学作为特聘教授引进。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美国发明专利2件。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广东省专利优秀奖(排名第一)、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大北农科技奖、环境技术进步奖(排名第二)。



 故事内容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默默守护着有些“伤痕”的大地母亲的同时亦不忘培育提携栋梁之才,用行动和成绩书写出一名优秀党员的风范。


坚定信念  潜心科研

周顺桂选择从事土壤研究专业,要面临工作环境的恶劣,常年与受污染的土壤和污泥打交道。保持“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十年磨一剑”的韧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拼劲,一直是周顺桂的行为准则。历经了当年的冷门专业到如今的一门显学,周顺桂干这行坐了不少“冷板凳”,他坦言,社会中每个领域都需要负责的人,而他正是负责与土壤、污泥打交道的人。面对科研上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周顺桂秉持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直面问题,勇于攻坚克难。2014年,周顺桂作为特聘教授引进筹建土壤生物电化学研究中心,从实验室设计装修、仪器设备选型购置、团队成员引进培养、学科方向思考凝练,他作为带头人无不倾注全部心力,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目前,该研究中心已建成设备齐全、特色独具,研究条件与研究实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土壤微生物电化学平台。中心团队队伍规模从最初的1人达到现有70余人,包括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金山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6人,2018年获“福建省博士研究生导师团队”称号。

周顺桂曾说,“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干一行爱一行,我也只想做也只会做土壤研究这一件事,这就是我最朴素的想法。”他潜心科研20余载,忙起来经常是废寝忘食,甚至连和家人团聚的日子都很少,连续好几年过春节,大年初二就到实验室上班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他的科研项目顺利推进,成果丰硕。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包括杰青、优青、重大研究计划、联合基金重点、面上及青年项目)、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nce Advances、ISME Journal、Angew. Chem.、Nano energy、ES&T、Water Research等IF5-years>8.0论文80余篇),论文SCI他引超10000次,个人H指数58,多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图片


倾情奉献 精心育人

“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周顺桂认为,一个好学校的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氛围,老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谈到:“最适合给本科生上课的是有资历的老教授,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他们所讲授的知识是用自己数十年经验筛选沉淀过的,会让学生们收获更多。而一些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则更适合带博士生,年轻人在一起往往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周顺桂十分注重教学,用心用情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践行好,他的“聊天式”上课模式,让课堂轻松活跃,周顺桂笑称,“书本知识往往落后时代,高校教师不是中学老师,必须要有实践经验,站在学术前沿。如果总是照本宣科,学生是学不到知识的。”他常常将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和最新的时事热点、国家大政方针引入到课堂上,以此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他说,“科研工作需要埋头苦干,更需要抬头看路。要永远记得,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他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讲授形式,为了突破传统课程受时间、空间、授课语言的限制,他开设了开放式网络课程《环境土壤学》和特色课程《环境生物电化学(双语课)》,《环境土壤学》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图片

指导学生做实验


“教书育人不止于课堂的45分钟,更在于日常的一言一行。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周顺桂经常会和学生一起在校园里散步、在食堂吃饭,或是谈谈今天的实验顺不顺利,或是聊聊最近新上映的电影,像多年的老朋友般自然。课余期间他会亲切地与学生们分享当年自己求学期间的小故事,用亲身经历鼓励学生们珍惜当下的学习机遇。他带的研究生中,因家境贫寒而交不上学费的,他会主动为学生垫付,并不断鼓励学生要靠勤奋刻苦改变人生。

“35岁前努力学习打造自己、追梦成才,35岁后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奉献社会。”这是周顺桂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支持着他在漫长的教学路上播撒桃李种,是照亮他科研、教育事业的指明灯。


图片


为民谋利  守护净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论断,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周顺桂领衔的环境生物电化学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微生物电化学和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与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紧密相关,面临着很大的产业需求。对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周顺桂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做科研就是创造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一线,最终服务于社会。”他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殷殷嘱托,认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不能仅是空中楼阁,要转最终转化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图片

在田间试验生物有机肥效果


身为土壤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周顺桂希望全社会能够更加关注土壤污染问题,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我国每年产生量达6000万吨以上,如果以肥料来计算,相当于1000万吨有机肥。”周顺桂说,“污泥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他积极推动有关污泥处理行业的科技创新,联合国内从事污泥处理处置的80余家单位,发起创建了全国首个省级污泥产业协会,并任首届会长,显著推动了污泥处理行业的科技创新。至今,协会举办污泥高峰论坛3次,服务企业100多家,培训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充分发挥了桥梁与纽带作用,为会员提供政企间沟通平台,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持与决策参考,促进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设备、信息、人才等的交流与合作。除了“治疗”受污染的土壤外,周顺桂还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将生活垃圾及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成立福建省有机固废资源化与土壤修复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与企业联合创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联合实验室。

 周顺桂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深学细照笃行,坚持党建引领与开拓创新两轮驱动,积极响应学校党委提出的“一十百千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推动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实现“党建+业务”互融共促、同频共振,带领着团队师生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广袤土地上绽放最美芳华。


党委书记、纪委邮箱:zhxy_jw@fafu.edu.cn
Copyright © 2022 福建农林大学红宝石9999hbs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