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情况
学位授予门类:农学学士学位,学位修业年限:4年,所属学科门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二、专业发展历史
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早在1940年福建省立农学院即设土壤农化系,1958年由著名土壤学家林景亮教授创建了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更名为农业资源与环境,2011年获得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准设立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确认为福建省重点学科,2016年入选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重点学科,2018年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全校6个),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2023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九(B++),具有较高的国内知名度。
三、培养目标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瞄准亚热带经济高速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社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永续发展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能够在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行业扎根从事土壤学、植物营养、水土保持、土壤污染与防治、资源信息管理、资源调查与规划、农产品品质检测、土壤化学分析、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行政管理、技术开发和科技推广的复合型人才。
四、专业方向
依托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优势,发挥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师资力量,全程构建学科引领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生态圈,形成“土壤生态修复、植物营养与养分调控、水土资源保护”三个鲜明的专业方向,打造具有亚热带区域特色的生态环境类专业。
专业方向
五、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类、英语类、军事体育类、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
(2)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化学类、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测量学、地质与地貌学、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等。
(3)专业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水土保持学、土壤与农化分析、土壤污染与评价、植物营养研究法、环境监测、环境评价、资源信息与管理等。
(4)实践课程及毕业设计(论文):土壤学综合实习、肥料工艺学(课程设计)、肥料工艺学(课程实习)、水土保持学(课程实习)、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课程设置
六、师资力量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师45名,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23名,95%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青年教师28名,具有境外研修经历人数25名,博士生导师18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以上人才40人次。拥有福建省教学团队1个,福建省研究生(博导)团队1个,福建省农业资源与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1个。已经形成一支学缘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科研队伍。专业生师比接近为8:1,远超过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国家标准的生师比15:1。
七、研究团队
立足亚热带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社会需求,发挥专业教师在土壤生态修复、植物营养与养分调控、水土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科研优势,打造十个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为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提供条件。
廖红教授在武夷山燕子窠基地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生态茶园建设情况
廖红教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通道”发言
获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称号
八、实践平台
拥有优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校外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等20多个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强化产学研结合、校政企合作的培养途径,保障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力度和深度。
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区——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学生到野外科教实践基地实习
九、教学科研
(1)教学情况
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次,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出版教材、行业用书10部,其中数字课程2部。基于多年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凝练,获得6项教学成果奖。
出版教材情况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证书
(2)科研情况
近5年,专业教师新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同时,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大北农科技奖创新奖1项,有力促进了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科研反哺教学提供重要保障。
十、人才培养
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以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赵方杰教授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陈成榕教授为代表,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的科研、管理、技术研发与推广毕业生。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毕业生职业吻合度较高。毕业学生硕士研究生录取率多年来位列全校前列。2021年以来,共有108名学生升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戴尔豪西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攻读研究生,考研升学率达到51%。
学生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比赛、科研创新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8项、省级10项,国家“挑战杯”“互联网+”“北斗杯”、全国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竞赛等获奖8项,被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福建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