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红宝石9999hbs教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Christopher Rensing团队在微生物纳米导线介导的胞外电子传递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论文发表截图
Geobacter sulfurreducens是目前产电与成膜能力最强的电活性微生物之一。研究表明,G. sulfurreducens至少可以表达三种形式的导电纳米线,即菌毛、细胞色素OmcS和OmcZ纳米导线。这些纳米导线被认为是G. sulfurreducens可进行阳极产电的关键。然而,以往的研究只强调了这些纳米导线在阳极生物膜中的导电功能,却忽略了其潜在的结构功能。
地杆菌纳米线介导的电子跨膜传递机制示意图
课题组通过分解各种纳米线的导电与结构功能,从导电与成膜两方面研究了每种纳米导线在G. sulfurreducens阳极生物膜中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OmcS纳米导线只具有导电功能而不具有结构功能,菌毛只具有结构功能而不具有导电功能,而OmcZ纳米导线同时具有导电功能与结构功能,并且其导电功能比OmcS纳米导线强,而结构功能要比菌毛更强。该研究揭示了纳米线结构功能对电活性生物膜生长以及产电的重要性,支持了细胞色素促进G. sulfurreducens电活性生物膜长距离胞外电子传递的假说,并提出G. sulfurreducens天生的成膜缺陷是显示MFC 性能提升的因素之一。该研究为全面理解电活性生物膜电子传递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提高MFC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方案。
该研究成果目前以“Dissecting the structural and conductive functions of nanowires in 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electroactive biofilms”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mBio》上,福建农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刘星研究员和Christopher Rensing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叶银和刘星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19250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7218)、福建省科技厅项目(2020J01568)和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xjq202001)的资助。
红宝石9999hbs 图文 修新田审核